7月底8月初,夕阳斜下之际,晚风拂柳时刻,在河西都会的文化广场上,由大学生倾情主演的短小话剧《彩礼与疯狂》,正在激情上演。而在民勤县东安集和文化广场,百人大合唱等节目,高扬着赞美祖国和家乡的旋律,响彻在灯若繁星的夜空。这些文艺表演,吸引了数以千计的旅客驻足观看。人们喝着冷饮,摇着纸扇,尽情欣赏,鼓掌喝彩。在简单常见的故事情节和耳熟能详的优美歌声中,沐浴着新时代的文明新风。这种让休闲场地变为文明舞台的做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寓理于情,值得借鉴和提倡。
让休闲场地成为文明舞台的做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它利用了人们在炎热之季晚饭过后去公园、树林和湿地乘凉的时间,所需设备不过是简单的灯光和音响,只要是空闲场地,皆可成为舞台,不用道具,无需化妆,也不需要专业演员。比之动辄搭台唱戏,事前精心排练,准备演出服装,调试背景音乐,省去了许多烦琐。又因观众是随遇而安,不会拥挤,观看气氛和谐,不会污染环境,不用维持秩序。等到曲终人散,场地能迅速恢复原样,所以是成本最小,也很安全。
让休闲场地成为文明舞台的做法寓教于乐,群众欢迎。它由群众自发组织,自导自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文明理念,寓于文艺表演,演绎成故事或以歌曲、情景剧来进行演唱,没有空洞说教,也非生硬灌输,演员充满自信地展示文艺才能,观众兴趣盎然地享受文化夜宴。演员在表演中受到自我教育,观众在欣赏中得到深刻启迪。既弘扬了正能量,高扬了主旋律,又丰富了夜生活,倡树了新风气,不用组织动员,无需宣传发动,就吸引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这种做法贴近生活,最接地气。它不是选择重大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活动,而是瞄准恰当时机,就近选择场地,贴近社会生活,切合群众兴趣。表演的主题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发扬什么、抵制什么,是非清楚,旗帜鲜明。特别是那些情景剧和话剧表演,就以群众司空见惯的家长里短为切入点,折射婚姻家庭等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群众最为关心,最感兴趣,爱听爱看,说服力强。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发挥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让休闲场地成为文明舞台的做法净化风气,和谐社会。曾几何时,由于缺乏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人们在茶余饭后,不是迷恋于灯红酒绿,就是沉醉于麻将纸牌,不健康的生活和娱乐方式悄然流行,假恶丑现象屡禁不止,一些青少年甚至沉迷电子游戏而不能自拔。人们的精神世界,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去占领,消极颓废的精神垃圾就会争夺。让休闲场地成为文明舞台,就是要让积极、健康、向上的文明思想和行为,去净化社会风气,引领社会风尚,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鼓舞人心、滋养人心、润泽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