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进步的标志;文明,城市发展的灵魂。行走在武威大地,文明的踪影随处可见:广场公园里群众怡然自乐,交通路口行人与车辆礼貌相让,公共场馆内市民排队等候,志愿者们洋溢着温暖的笑脸……
文明花开,幸福满城。我市各地持续推动文明城市创建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城市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不断改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共赴“文明之约”,塑造文明之都。
一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武威第六中学高二17班学生郭鸿恺说,“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赓续革命力量,发扬红色精神。”
生动地讲、仔细地听、认真地记。近日,武威第十中学、武威第九中学等8所学校先后在市四史教育馆开展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从影片中汲取到爱国、拼搏、团结、克难的精神力量。
近年来,武威市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和民生工程,持续抓细抓小抓实,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和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同时立足实际,着力打造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题公园、主题街、文化墙等主题教育示范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渗透各个领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月13日,新学期如约而至,我市各小学准备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开学第一课”,引导学生们更好更快地开启新学期。在武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把包书皮、清扫积雪等劳动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帮助他们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武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四八班学生马特说:“劳动最光荣,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我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整理了图书角、打扫了班级的卫生,清理了操场上的积雪,还给小树苗浇了水。”
同时,我市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个先进典型在武威大地涌现出来,一朵朵文明之花在武威人民心中灿烂绽放,展现出万千新气象。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张福友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郭万刚获评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凉州区黄羊镇上庄村党支部书记杨斌荣获全国“最美公务员”称号,民勤县退耕还林办四级主任科员姜莉玲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评选出文明村镇56个、文明单位64个,最美志愿者30名,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5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5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10个。
二
在天祝县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文化广场,随处可见乡风文明的宣传标语,村民们谈论最多的是政府倡导的“一碗烩菜办丧事”的文明理念。
炭窑沟村村民岩茂怀说:“办丧事就是一碗烩菜,我觉得这样很好。”
小家美带动大家美。在民勤县双茨科镇上东鹰村村民王桂兰的农家小院里,漂亮的砖瓦房、明净的窗户、整洁的庭院,处处彰显着女主人的勤劳。“我每天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住着也舒坦,看着也舒心,我们这也是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王桂兰说。
家门口的文化广场,上演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汇演;“红马甲”志愿者进村入户,帮老助困温暖人心;村头巷尾,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让老百姓可以汲取知识、学习技能、陶冶心灵……
炭窑沟村和上东鹰村的变化只是武威市推进乡风文明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乡风文明宣传引导,积极运用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同时通过建设“巾帼家美积分超市”、订立村规民约等举措,培养群众良好的文明意识,推动文明村镇的创建,有效引领了乡村文明新风尚。
文明生沃野,新风润心田。如今在武威各地,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已逐渐消失,群众“人情债”少了,自我管理、自觉践行移风易俗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愈加浓厚,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全景图正在武威大地生动铺展。
三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在我市,文明之风从不是政府唱“独角戏”,而是全体市民的“大合唱”。广大团员青年青春助力创城,妇女和家庭贡献巾帼力量,退役军人志愿者彰显军人风采,全市职工凝聚合力……
“请遵守交通规则,不要闯红灯,不要逆行。”在武威的早晚高峰时段在多个出行密集路段,都能看到志愿者们疏导交通,劝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
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提供什么。讲理论、献爱心、送温暖,志愿服务在武威蔚然成风,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活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创城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武威大地绽放光芒。
2022年11月1日,《武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实施,让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入了法治引领的新阶段。
市民刘玉光说:“携犬出户束链牵引、公共场所控制手机音量等等这些我们关注的问题都写进了《条例》,特别好,能有效制止不文明现象。”
环卫工人渴了能在爱心餐饮店喝上一杯凉茶;办事窗口里,呈现的是一张张耐心的笑颜;公交车上,乘客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如今,在武威的大街小巷,一个转弯、一次回眸,总能与文明不期而遇,这点点滴滴的文明风景,正悄然提升着这座城市的文明气质。
一张张笑脸,一份份自信。从“一处美”变“一片美”,从“环境美”变“生活美”,从“外在美”变“内涵美”,从创建文明城市到文明县城村镇,“文明”二字,已沉淀为城市文化,升华为城市精神,新的目标凝聚着城市向着更高文明境界发展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