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城市  
长驱千里去 鏖战送光明
来源: 武威市新闻传媒集团(国网武威供电公司供图)      日期: 2021-07-29      作者: 马巧莲、 胡斌 、黄旭       点击数:

“停电6天,感谢你们千里赶来,为小区送上了电,解决了我们的用电难题,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7月26日下午4时20分左右,河南省郑州市中原东路101号院物业经理和几名小区居民拿着自费购置的矿泉水、方便面,找到国网武威供电公司抗洪抢险保供电队员,将一面印有“抗洪救灾显大爱 危难时刻伸援手”的锦旗送到现场负责人张斌武和王天忠手中,并由衷致谢。

当天是武威供电公司抗洪抢险保供电人员赴郑州市抢修第6天,他们带着国网人的责任和担当,为灾区老百姓送去了光明,带去了希望,也收获了无数感动和力量。

争分夺秒解民优

7月20日开始,郑州市中原东路96号院和101号院已连续停电近140个小时,居民中老人超过三分之一,长时间停电让他们苦不堪言。

“老人年纪都比较大,手脚也不利索,没有电,白天热的不行,晚上更不方便。”小区居民郭晓光老人说。

7月22日,武威供电公司抗洪抢险保供电队员星夜兼程,于24日顺利抵达郑州。他们顾不上修整,便立即赶往中原东路抢修点。因为中原东路所辖的96号院和101号院基础设施老旧,各种配套设施交错复杂,用电设备接线方式杂乱,变压器、地下配电箱不同程度受损,加之不了解设备情况,抢修工作存在极大困难。

“所有单元分接箱都进了水,箱变上一级电源也因故障跳闸,我们只有逐一对分接箱进水设备进行擦拭、烘干后才能进行送电。”张斌武说。

大家分工合理,抢修井然有序。为了尽快找到故障点,大家在十几个垃圾桶堆放点附近逐一展开检测。没有电缆走向图就一个个试,找不到隐患就一相一相捋,大家铆足了劲,一心只想着让小区居民尽快用上电。

夜里,蚊虫四飞,气温并不比白天低多少。现场,有的人负责电缆走向和电源进线排查,有的人负责电压测量和反送电排除,有的人负责操作,有的人负责监护……不一会儿,抢修人员便大汗淋漓。得知大家未吃晚饭,居民自发送来水和食物。大家匆忙吃两口,又不约而同忙活起来。

7月25日凌晨2点,经过6个小时的不间断作战,中原东路96号院8栋楼的305户居民全部恢复用电。7月26日11时30分,101号院12栋楼全部送电正常。

冲锋在前显本色

“内涝过后环网柜带电情况不明,一定要注意安全,仔细检查,切勿盲目作业。”24日22时,在位于郑州市建设西路的阳光世纪城,孙万国向身边的黄旭说道。

了解到阳光世纪城已经停电四天四夜的情况后,孙万国和抢修人员来到现场,迅速展开抢修。3号箱式变打开后,大家检查了半天,愣是找不到开关无法合闸的原因。“是不是机构卡涩了?还是线圈烧损了?”当了18年变电检修班班长的孙万国,东看看、西瞧瞧,发现故障由低压开关弹簧未储能导致。他立刻断开高压侧开关,经过半个小时的紧张检修,低压开关储能成功。

“来电啦!来电啦!”当阳光世纪城小区1200多户居民在凌晨零点前陆续恢复用电后,浑身被汗水浸湿的孙万国才想起自己还没来得及吃口饭,腰间盘突出的老毛病更是让他几乎直不起腰。

面对居民的感谢,50岁的孙万国这样说:我是班长,在急难险重面前,就应该带头先上,冲锋在前!

胡斌,28岁,是抢修队员中年纪最小的党员。2017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继电保护工作。当听到赴郑州市抢修保供电的消息后,他主动报名参与其中。即使父母无比牵挂,却依然帮他整理好随身携带的生活用品,给了他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抢修现场,鲜红的党旗迎风飘扬,小区老人看到后感动地说:“共产党就是好!你们来了,我们的难事就可以解决了。”这是令胡斌印象最深的事,也是令他无比自豪的事。

7月27日早上6时,胡斌又和其他队员前往抢修点。前一天晚上,抢修持续到凌晨3点,他和队员只休息了3个小时。

为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国网武威供电公司党委于7月24日在抢修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目前,该支部的14名共产党员(预备党员1名)坚守一线,持续作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的铮铮誓言。


文明武威
公众号
文明武威
抖音号
文明武威
头条号
文明武威
微博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主办:武威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序号:陇ICP备18000922号-1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