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模范典型  >>  甘肃好人  
【先进模范·甘肃好人】25载情暖弱势人群 ,唱一曲爱的奉献
来源: 市文明办      日期: 2021-07-04      作者:       点击数:

张明德、男、中共党员。1962年12月出生,甘肃省古浪县人,武威市社会福利院医疗康复科医生,从事医务工作40年。1996年从基层医院调入武威市社会福利院工作,二十多年来,他情系弱势群体,保持务实、执着、敬业、奉献的工作态度,从事院内收养人员的防病治病工作,一直默默无闻,用初心,坚守“一辈子干好一件事”的信诺,曾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96年的福利院条件很差,老人、孩子蜗居在低矮阴暗的平房里,没有人愿意到这里工作,但张明德放弃了在基层医院工作的良好条件,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来到武威市社会福利院当了一名普通医生。

福利院的工作苦、累、脏,每天面对的大多是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孤寡老人、残障孩子。当时,由于工作人员少,张明德除了开展看病、诊疗、康复工作外,还要承担疾病预防、计划免疫等工作,一天下来腰酸背疼,但他毫无怨言、毫无情绪。

近年来,福利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变了、但张明德没变,他二十五年如一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医者父母心”的原则,特别在疫情期间,他更加情系孤寡老人、关爱智障儿童,以解除病患者痛苦为己任,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确保在封闭状态下,机构正常运行和老人儿童身心健康,赢得了干部职工、院民的一致好评。

“张大夫,武丽民有些发烧感冒,你快来瞧瞧?”

接到护理员王建梅的电话,张明德拿起听诊器赶忙来到三楼的寝室,为4岁的武丽民测量体温、打针、喂药,直到孩子安然熟睡,他的心才平静下来。

2017年9月,6个月大的弃婴武丽民来到院里,因先天性肛门闭锁,加之身体十分虚弱,孩子已被疾病折磨的痛苦不堪。在当地医院无法治疗的情况下,受福利院指派,张明德和护理员赵荣华抱着孩子登上前往上海的火车,送她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孩子的粪便每天只能从腹部造瘘口排入人工造瘘袋,每次排便后,他都要仔细清洗瘘口、清洁消毒,孩子的伤口从未出血、感染。2020年9月,张明德再次联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亲自带着武丽民前往首都实施二期手术,手术很是顺利、也很成功,现在孩子能自主从肛门排便,身体恢复良好。

2006年以来,院里148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唇腭裂、脑积水,肢体残障的儿童,分别在北京、上海、兰州等大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申报手术材料、联系治疗医院,带领患儿和保育员赴省内外进行治疗,张明德常常事必躬亲,全程参与。

寝室里的孩子,大多数患有脑瘫、智障和肢体残疾及多种疾患,他们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无法表述自己的病情,张明德只能通过反复检查、询问保育员,来了解孩子的病情,尤其是22名脑瘫合并癫痫病患儿,每天都密切观察,精心护理,及时调整药物,在无微不至的照料下,他们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改善。

 

瘫痪在床的脑瘫孩子是最难照料的人群,护理员每天坚持给孩子们按摩擦身、喂水喂饭、端屎倒尿、换洗衣物、消毒被褥。作为一名大夫,张明德每天嘱咐护理员隔几小时为孩子翻身一次,按时服药,定时要抱着他们去户外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擦洗身体。“都快退休了,张大夫还这么‘拼命’!”听到护理员的夸赞,张明德总是嘿嘿一笑,一如既往地搞好本职工作。遇到带领患病孩子赴外地治疗,照样挤火车、坐班车、吃泡面、啃饼子,没有一点怨言和情绪。

“不是自己的孩子,爱护他们胜似自己的孩子!”谈起张明德大夫,不论是院领导、还是护理员,对他这些年为孤残孩子倾注的大量心血都啧啧赞叹。

“我的救命恩人是张大夫!”

今年70岁的孤寡老人李金兰,患眼疾早年就双目失明,已在福利院度过了37年。一度,她患上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膝盖大腿肿得厉害,病重的时候连床都下不了,心灰意冷的都不想活了。每天,张明德都到她的卧室进行治疗,采取针灸、按摩、敷药、康复、心理疏导等一系列治疗措施,不仅根除了她的疾病,更让她重拾生活的信心,笑容每天挂在脸上。现在,她逢人就夸赞:“我的救命恩人是张大夫!”

院里的孤寡老人,年龄普遍在七八十岁,不少老人身体残疾,而且患有重病,部分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或心理障碍,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工作,毋庸置疑,是对一个正常人的综合考验。

这些年来,张明德不嫌脏、不嫌累、不嫌烦,多年如一日地倾心照顾,让老人们看在眼里、暖在心头。今年82岁的徐瑞林老人,患有严重的肺心病,在张明德的细心治疗下,他的病情得到大大缓解,现在思路清晰,饭量大增,日常生活能够自理。他感慨地说:“没有张大夫的精心治疗,我活不到这个年纪!”

 “张大夫,你都快60岁的人了,还对我们这些孤寡老人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怎么感激你哪?”今年4月6日下午,张明德按惯例去查房,正在拉二胡的盲人孙长忠这样问道,张明德说:“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该做的份内事!”

“张大夫,感激的话我们不会说,就让孙长忠给你拉奏一首曲子吧,表示我们的感激之情!”在场的其他几位老人这样提议道。于是,孙长忠用二胡拉奏起《爱的奉献》这首歌: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听到优美的旋律,不少老人都围拢了上来,他们情不自禁的吆喝、鼓掌、叫好,刹那间,张明德的眼眶湿润了,内心荡起一股暖意……

“你的安全我来负责!”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袭来,承担着供养全院“三无”老人和孤儿、弃婴的武威市社会福利院迅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在外地休假的张明德接到指令立即赶回单位,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居家隔离14天后,他立即投入到了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中。

“赵菊兰,给你量体温!”

“李斌然,给你量体温!”

“来,武志永,给你量体温!”

疫情期间,每天两次测体温,两次全面消毒已经成为福利院里的特别“约定”,张明德带着护士每天穿梭在各个寝室,检查每一项防控工作。定期进行核酸检测,并对老人、孩子千叮咛万嘱咐,注意防疫,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

封闭管理期间,老人、孩子极易产生厌烦情绪,他们的心理健康成为全院关注的重点。每天,张明德同其他干部职工一道,为老人、孩子宣传疫情科普知识、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特别对儿童出现的害怕、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及时干预,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放松心情,调整心理状态,让孩子慢慢适应封闭状态下的生活。

“我浑身发烧,是不是感染了新冠病毒?”王文英老人心理素质不好,多次拽着张明德的袖子追问,他总是苦口婆心的安慰:“只要严格遵守防疫秩序,就不会感染病毒,你的安全我来负责!”

疫情期间,张明德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大部分时间花在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制定疫情防控资料,设立预检分诊点、隔离观察室,进行疫情防控演练,购买各种防疫药品、卫生用品、消毒器械等琐碎工作上,一切都是为了让老人、孩子安全,没有病痛的折磨,不再感觉到孤单,能快快乐乐的平安生活。

由于防控措施的积极落实,加之不断完善生活护理、饮食、医疗、康复等工作,更加充实老人、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确保了全院370名老人、儿童及122名工作人员零感染。“去年,武威市社会福利院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民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荣誉的取得张明德大夫功不可没!”这是院领导及干部职工的一致评价。

“以前,在人们的印象中,住在福利院里,吃饱穿暖就行,现在,时代不同了,院民的观念也变了。老人和孩子在福利院生活,不仅要吃饱穿暖,更要身心健康!”张明德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每天,他不是在诊疗室给孤寡老人做检查,就是穿梭在各个房间给残障儿童巡诊,为呵护他们的身心健康默默奉献着。


文明武威
公众号
文明武威
抖音号
文明武威
头条号
文明武威
微博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主办:武威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序号:陇ICP备18000922号-1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