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工程,一件件惠及百姓的实事好事……伴随着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文明之花开遍武威市的每个角落。近年来,武威市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凝聚起不断奋进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武威市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和民生工程,持续抓、反复抓,突出抓好宣传教育、抓好重点人群、抓好结合融入“三个抓好”,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和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渗透各个领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近年来,全市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让广大群众学有标杆,做有榜样。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张福友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郭万刚被评选为甘肃省道德模范……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八步沙林场考察,为武威市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标杆。
奋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武威市坚持高规格布局、高起点谋划、高层次推进、高频次督查、高标准要求,举全市之力,全民之智,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紧紧围绕打造“德城”“文城”“绿城”“清城”目标,大力推进“三项革命”“三项行动”,深入开展城市建设管理“五个年”活动、“十大攻坚行动”、“三整治三提升”行动。
武威市创新体制机制,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实行包抓共建和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以凉州城区为主阵地,建立了市区领导包抓街道(乡镇)、市直部门(中央、省属在武单位)包抓社区、区属单位包抓小区(楼院)等测评点位的包抓共建工作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的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格局。包抓共建机制在创城工作入户宣传、帮办实事,提高居民对创城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城工作的深入开展,实现了城乡人文环境、政务环境、卫生环境、居住环境、出行环境、休闲环境的“六转变”和市民文明意识、服务水平、环境卫生、小区管理、公共交通能力、休闲场所档次的“六提升”。
着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
着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紧紧围绕“五大核心内容”,聚焦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联动全域推进,多维整合统筹资源,成立试点工作市级指导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完善体制机制,建立了17个成员单位挂点指导2个试点县、37个乡镇试点工作的责任机制。目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已实现全覆盖,民勤县、天祝县分别被列入全国和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区)”。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天祝县马生禄、马生才兄弟不甘落后、自强不息,主动申请退出低保,成为扶贫扶智扶志的先进典型。天祝县“道德储蓄所”,以“道德积分”的形式鼓励人们崇德向善,有力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古浪县“文明股”,通过积分量化折股分红,引导贫困群众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民勤县“德治理事会”,坚持以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引导农民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修道德。民勤县、天祝县被评为2020年甘肃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优秀县。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武威市积极推广普及“拱手礼”,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提倡健康文明社交礼仪。
聚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不断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深入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4名中小学生被评为“新时代甘肃好少年”。创建省级文明校园11所,全国文明校园2所。凉州区被评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区,共青团武威市委等3个单位被评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俞作志等3人被评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实现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全覆盖。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完善党政群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全力推进志愿服务活动
武威市整合利用党校、道德讲堂、中小学校等阵地资源,打造科学理论宣教、生态文明实践等6大系列26个教育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从小到大、人数从少到多、覆盖领域不断扩展、服务水平日益提升,走上了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道路。
各类志愿服务在武威已蔚然成风,全市800多支志愿服务队、近32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积极讲理论、献爱心、送温暖。与此同时,武威市还号召党员志愿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开展“文明交通劝导”等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目前,共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800多场次,为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