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期
武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6月8日
市妇联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反家庭暴力和
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
近年来,武威市妇联始终把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作为工作重点,突出抓好婚姻家庭风险隐患排查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努力把握“事前力求防范到位、事中力推处置规范、事后力争救助可行”三个环节,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实化工作措施,为营造安定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一、加强组织建设,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强化维权源头参与,重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设立市县区妇女儿童维权中心、乡镇(街道)维权站101个,村(社区)维权点1123个,发展妇女信访代理员1190名,探索制度化处理的途径,实现“解决一个,帮助一片”效果。构建婚调工作网络,聚焦多元化纠纷化解。统一挂牌成立反家庭暴力110投诉中心、伤情司法鉴定中心、妇女儿童法律援助中心、庇护中心、妇女儿童心理抚慰中心反家暴“五中心”;与司法、民政等部门联合成立了各级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机构,发展婚姻家庭人民调解员队伍101支,发展女性调解员103名,先后开展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摸底排查和调处、春节期间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等行动。聚集维权多方力量,提高维权工作力度。为妇女群众开展热线解答、法律援助、紧急解困等维权服务。
二、强化宣传教育,努力营造依法维权浓厚氛围。借助媒体力量宣传。创建“妇联+微信矩阵+家庭”模式,在妇联微信公众号统一设立“陇姐学法”栏目,结合案例开展普法。建立“市级总群—县级分群—乡级及村级支群”1291个,发布家风家教、法律、防性侵、禁毒防艾等知识1080多条,及时转发涉及妇女权益投诉受理、法律援助、咨询调解、心理疏导、特殊群体帮教的维权说法案例。借助活动开展宣传。利用“三八”维权周、“11.25”反家庭暴力日、“12.4”法制宣传日等重大节点,组织市县乡村四级妇联上下联动,集中开展普法活动15800场次。联合司法局开展“建设法治武威•巾帼在行动”百场普法宣传教育活动2410多场次,受益群众50000多名。在妇联微信公众号开展妇女维权知识有奖竞答,吸引万余人参与,在妇女群众中形成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结合妇联品牌活动宣传。将普法宣传与“法律八进”“巾帼心向党 喜迎十九大—陇原妇女面对面·母亲讲堂乡镇行”“美丽庭院创建”、寻找“最美家庭”“不让毒品进我家”等妇联品牌活动结合起来,综合开展反家暴、防艾、禁毒、禁赌、防拐卖、反邪教、安全防范等法治教育,印发妇女维权宣传资料80000余册,妇女权益法律法规宣传1650场次。组织实施全市“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累计创建省级平安家庭示范户100户、市级平安家庭1200户。利用母亲讲堂、家长学校举办报告会,邀请专家、学者和法律工作者授课1200场次,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保护妇女儿童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协同机制,努力构建社会化维权大格局。抓制度建设,构建矛盾纠纷排查多元联动新格局。妇联结合社会矛盾排查,实行主席信访接待日制、推行首问责任制、落实信访派单反馈制、完善信息沟通制等“四项制度”,确保矛盾纠纷不漏一件。抓婚姻调解,促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取得新成效。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做到“信息联通、纠纷联调、事后联访”,使家庭矛盾纠纷发现在基层、调解在基层、解决在基层。积极发挥反家庭暴力“五中心”和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作用,与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建立家暴报警报告制度;与司法局建立婚姻家庭纠纷调处报告制度;与民政局、法院等建立日常工作联系;及时解决婚姻家庭调解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市妇联成立妇女儿童抚慰中心,为有需要的加害人和受害人提供心理辅导和婚姻家庭辅导,充分发挥“12338”维权服务热线等阵地作用,引导妇女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2017年以来共接访来信来访405件,婚姻家庭权益类共264件,占64.7%,信访结案率达100%。抓素质培训,助力家事审判改革取得新进展。组织妇联干部系统地学习《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未成年青少年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妇联维权干部的业务能力,切实打牢工作基础。抓救助服务,打造帮扶工作一体化合作新机制。聘请专业律师和心理咨询师提供咨询服务,深入社区、村开展法律心理知识专题讲座、团体辅导。近年来,共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心理帮助1600余件,受益人群12000余人。联合市司法局实施了中央福利彩票法律援助项目,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累计争取援助资金援助贫困妇女54名,挽回经济损失160多万元;为妇女低保对象发放法律援助卡400张,执卡者无需经济状况证明,可直接随时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