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期
武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5月27日
【工作动态】
● 我市制定出台《武威市分餐制和公筷公勺使用服务规范》
● 古浪县“三整治”“三提升”行动成效显著
【工作动态】
我市制定出台《武威市分餐制和公筷公勺使用服务规范》。为全面推行使用“公筷公勺公夹”,促进全市文明餐桌建设,最大限度防范和减少交叉感染及食源性疾病传播,切断“口口相传”的疾病传播途径,减少食物浪费,倡导健康、卫生、文明的用餐方式,把餐桌文明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不断提升餐饮服务质量,在全社会形成健康、卫生、文明的用餐方式。5月22日,市市场监管局、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市商务局和市卫健委联合制定印发《武威市分餐制和公筷公勺使用服务规范》(以下简称《使用服务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武威市各类饭店、宾馆、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农村家宴和其他集体聚餐。居民家庭可参照执行。
《使用服务规范》对公筷公勺的术语和定义、制作要求、配置要求、使用要求、卫生管理、宣传引导、分餐制的分餐形式及服务要求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同时要求各类饭店餐饮服务单位要配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足够数量的公筷公勺、分餐夹,配备数量应按照店内就餐时最大客流量对应配备。每桌配备公筷公勺数量应与就餐人数或上桌的菜点品种数量相对应。
餐饮服务单位应按照一菜一公筷(勺)或一人双筷勺、一桌多套公筷公勺的方式进行摆台,主动向消费者介绍公筷公勺的摆放位置和使用方法。消费者使用公筷公勺后应放回原处;使用公筷公勺取菜宜适量,不得将取出菜点返回盛器中;公筷公勺不得与嘴接触,不得使用公筷公勺夹取或盛取个人餐具中的菜食;用公筷公勺取用餐盘内靠近自己的菜品(点心),不得用公筷公勺随意翻拌。
推行分餐制。餐饮服务单位可依据就餐需求确定分餐形式,如厨师分餐、服务员分餐、就餐者自行分餐和自助餐等。
服务人员分餐前应按照规范进行个人消毒,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并佩戴口罩、服务手套。分餐时应使用公筷公勺或分餐夹,所有的分餐用具应为一菜一用具。菜点需在餐桌上向客人展示,报清菜点名称后,再按照分餐标准进行分餐。菜点分餐时需留有部分余量供客人续用,并配上公筷公勺。服务人员应及时关注公筷公勺使用情况,并及时更换。
《使用服务规范》指出,餐饮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各类餐饮服务单位要通过电视、电台、网络、电子显示屏、海报、提示牌等各种载体,广泛宣传文明餐桌行动。各餐饮服务单位应在就餐场所醒目处张贴提倡使用公筷公勺的宣传海报、标语,在餐桌上放置“使用公筷公勺,健康文明用餐”“公筷公勺,文明取菜”“光盘行动”等提示卡,有条件的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宣传片,营造文明用餐氛围,并加强对服务人员公筷、公勺、分餐夹的服务培训,逐步提高位餐、分餐比例。
古浪县“三整治”“三提升”行动成效显著。此次行动以提升城乡面貌、优化人居环境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弱项,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拆临拆违、村庄清洁等方式,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古浪县城区新建市政城市道路一条2.66公里,城区净水厂1座,小广场3个,人民公园正在进行绿化和园路施工;扎实推进“井盖子”工程,县城污水处理厂中水回收项目正在规划实施;严格贯彻落实省、市违法建设治理工作安排,对原古浪城关粮管所面粉厂旧址等违章建筑进行拆除,进行绿化治理,新城区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较历年总面积再翻一番;着力提升物业服务精细化水平,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个,打造4个物业示范小区,物业企业等级评定工作于6月中旬完成,城市服务功能再上一个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排查各类临违建筑163.47万平方米,拆除163.37万平方米,剩余0.1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正在有序拆除,6月底可实现全面‘清零’的目标。同时,古浪县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对村庄清洁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截至目前,对黑松驿、十八里堡等10个乡镇进行废旧宅基地腾退拆除;对废旧宅基地未拆除的农户进行清理排查;并对土地闲置、在建项目搁浅等问题加紧整改。对已经排查出的临危建筑进行拆除,摸排整治乡镇门头牌匾,使得镇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