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按照创城三年规划,市委、市政府把2019年确定为创城攻坚年,全市上下紧盯创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推进“三项教育”“八大环境”建设,持续深化“三项革命”、“三项行动”,大力开展城市建设管理“五个年”和“十大攻坚”行动,全市创城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公厕、停车场、便民市场等得到改造,老旧小区、私搭乱建得到整治,政务环境得到优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交通秩序不断提升,礼让斑马线正蔚然成风……
去年,我市加大创城攻坚力度,年初,我市召开创城动员大会,制定印发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与各县区、部门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靠实工作责任。年中,两次召开推进会。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
通过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弘扬新时代武威精神,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不断增强。发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公益广告13.2万多条(幅),建立社区文化长廊320个,制作推出“德”“文”“绿”“清”4部宣传片。组织发动机关干部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入户发放《市民文明手册》15万册,扩大宣传覆盖面,提升群众知晓率。
采取“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等方式强化创城工作业务培训。邀请专家举办创城业务专题培训班,参训人数近300人;组织市、县区创城办和市直部门单位创城骨干人员赴省内外学习观摩,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提高创建工作水平。
市上领导多次深入创城一线督查调研,召开交办会、约谈会,分析短板弱项,破解难点堵点。市创城办全年组织开展专项检查6次、综合督查3次,印发督查通报3期,下发整改清单、督办通知单、交办通知146份,督促问题的整改落实。
同时,推进“八大环境”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到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
政务环境方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全省首推节假日服务“不打烊”,率先开通“政务快递、免费送达”服务,实现到政府办事“零跑腿”目标,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6.2万件。
法治环境方面,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市(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5个,乡镇法律服务站102个。
市场环境方面,创建放心消费示范单位30家,授牌表彰诚信企业27家、示范店27家。发布诚信“红榜”企业715家(次)、“黑榜”企业123家(次),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我市提升到146位。
人文环境方面,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280多场,成功举办第三届凉州文化论坛暨纪念“铜奔马”发现50周年系列活动。市体育馆、博物馆、图书档案馆、天马影剧院建成启用。
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方面,创建全国文明校园1所,省级文明校园10所,市级文明校园55所,建立“城市社区家长学校”58个,乡村学校少年宫90个,市(县区)级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4个。
生活环境方面,新建、改造城区市政道路17条,打通“断头路”11条,改造城区背街小巷21条;新建改建中心城区及县城无障碍公厕53座。建成中心城区及县城停车场22个、停车位5932个。完成老旧供水管网改造26.8公里;改造老旧小区17个;新改建便民市场19个。城市天然气安装用户突破11万户。
社会环境方面,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4个、恶势力犯罪集团(团伙)21个、“村霸”12个。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046件,城市公共区域、单位技防安装率达到100%。
生态环境方面,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凉州城区优良天数257天,优良率达89.2%。新增城镇绿地面积189.55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城市公园5个,我市成功创建为“甘肃省园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