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期
武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1月7日
古浪县多措并举抓德育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今年以来,古浪县按照《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2018年版)》的标准和要求,认真做好相关工作。一是建机制完善网络,多方联动抓德育。成立了由教育、民政、文旅等部门组成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古浪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了5个方面30项工作任务,明确目标,靠实责任。二是重实效丰富活动,潜移默化抓德育。围绕“人知人晓”,以校园内外、教室内外为重点,累计设置宣传栏、电子屏、黑板报、铁艺小品、校墙体等载体布置“24字”和“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2400余块,做到了核心价值观随时可见、随处可见。围绕“人信人守”,着眼课堂内外全覆盖,在全县中小学开设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德育课程,开展主题班(队)会活动1500场次,开展手抄报、传唱歌谣等活动400多场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充分发挥“道德讲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道德力量的载体作用,营造出“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的良好风气。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以学校教育为关键,搭建工作载体,不断强化未成年人德育实践。持续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制定《古浪县红色文化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25场次,参与团员青年和少先队员3500余人。成功举办了“古浪县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特别主题团日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34场次,激励和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坚定“四个自信”,传承红色基因,努力成长成才。精心组织开展清明节主题班团队会、“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190余场次。组织广大未成年人深入社区、农村、福利院、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困难家庭开展家政服务、心理抚慰,到社区、村镇、街道、车站等地开展卫生扫除、清理垃圾、文明宣传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620多场次,参与志愿者58000多人次。结合“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活动,累计开展校内外劳动实践活动970多场次,参加人数5万余人次,建立兴趣小组48个,参与人数2800多人,在劳动中培养了未成年人的公民道德意识。组织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推选活动,组织10名“新时代武威好少年”参加了2018年度“新时代武威好少年”发布会,推荐2019年度“新时代好少年”15名。三是强重点夯实基础,突出校园抓德育。突出“全团抓思想政治引领”的理念,各团组织充分利用升国旗仪式、集中入团仪式,通过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国旗下的演讲”“红领巾心向党·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童眼观生态”等“沉浸式”仪式教育,激励和引导全县广大团员青年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成果。累计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8所、德育示范校10所、绿色学校11所,语言文字示范学校6所,县级及以上文明校园54所。创建文明校园的学校参与率达100%。四是三结合相互促进,优化环境抓德育。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家校联动、社会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全县各中小学全部成立家长委员会,设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或咨询室,5个城市社区全部建立了家长学校,县内所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全部免费接纳未成年人参观。具备建设条件的16个乡镇均已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覆盖率达到100%。各少年宫立足实际,建有音乐室、绘画室、舞蹈室、图书室、阅览室、书法室等活动场地。设有书法、绘画、合唱、舞蹈、手工制作、腰鼓队、蛇板队、乒乓球队等活动兴趣小组或学生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2019年共计为3.9万人次幼儿园、中小学学生落实补助资金、免除学杂费等各类资金7269.02万元,积极争取落实“爱在武威1+1”“爱助事实孤儿”“一对一帮扶寒门学子”“天水文雅爱心基金会奖学金”“扬帆计划”“精准扶贫 圆梦大学”“国酒茅台”等品牌项目,发放物资资177.17万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1152名,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各学校按照《古浪县教育系统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送教上门活动实施方案》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在暑假期间为1080名学困生、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及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心理辅导等个性化志愿服务活动。安排留守儿童到学校参加各类兴趣小组活动。通过心理辅导、兴趣培训、作业辅导等形式,丰富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累计安排到校留守儿童2036名,安排辅导教师1437名,组建关爱小组830个,让所有留守儿童得到温馨关爱,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