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期
武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5月16日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凉州区着力打造文城德城绿城清城。以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味筑“文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深入推进凉州各类文化项目建设工程,突出抓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制度和服务供给等重点工作,加快博物馆、图书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提高文化设施利用效率和服务效能。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科普阵地建设,凉州区科技馆正式开馆运行。加大以城带乡力度,促进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均衡配置。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文体活动,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惠民演出,支持指导乡镇(街道)开展文体活动,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德城”。加强思想教育、道德涵养、模范引领,深入开展理想信念主题教育,打造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示范点92个。强化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清明节前举办“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各单位开展文明祭祀、文明交通、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各类宣传活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荐5人参加全省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金种子”工程,全区中小学开展活动1051次。加大创城工作宣传力度,营造“文明创建人人参与、文明成果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以深入实施国土绿化倍增行动造“绿城”。结合春季植树造林,制定《凉州城区2018年绿化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城区绿化年度倍增计划任务,以公园、广场绿地、庭院、小区和机关的绿化为重点,力争城区绿化面积翻一番,新增绿地面积达到115.68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提高到28.87%、24.72%。以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建“清城”。切实强化市容市貌管理,依法拆除临街门店违规设置的招牌和广告,坚决整治乱搭乱建、乱吊乱挂、乱摆乱放、乱泼乱倒、占道经营、“牛皮癣”等突出问题。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深入实施井盖治理工程,更换整修地下管线各类检查井。加强集贸市场监管和改造提升,印发市场环境建设告知书,与经营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持续改善市场环境秩序。
市人社局紧盯测评指标对标创建。严格落实工资福利各项政策,加大就业扶持力度,有效带动居民工资性收入提高,第1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6310元,增长8%。严格落实社会保险各项政策,积极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参保登记率达103.5%。继续加大扩面征缴力度,1至4月份,全市各项保险征缴收入7.71亿元,支出6.96亿元。着力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覆盖面。认真做好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及时发放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退役金,扎实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慰问企业军转干部特困家庭38户,对192名军转干部进行门诊医疗救助,共发放救助金23.04万元。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突出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1至4月份,共受理投诉举报案件156起,为1.12万人追讨工资1.2亿元。
凉州区火车站街积极开展创城工作。强化宣传动员,充分利用电子屏、微信、QQ、宣传栏等媒介大力宣传创城工作,在小区护栏、建筑工地围挡、校园围墙等位置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公益广告,组织网格员排查整改辖区内公益广告宣传牌匾破损、错别字。推行街长制,由各街道街长负责对责任内的市容市貌、“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绿化带管护、经营户规范经营等情况进行监督督查。推进绿地倍增行动,认真组织开展辖区单位、小区楼院绿化工作,新增绿化面积7300多平方米。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行动,配合执法部门集中整治探头经营、占道经营、乱挂乱吊、乱贴乱涂、乱搭乱建等行为,组织党员干部、居民群众300多人次,雇用铲车4辆,挖掘机2辆,翻斗车2辆,电动三轮车20辆,对辖区铁路沿线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共清理垃圾100多吨。